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現代美術學報 | 37期

20190531114740536058出版:臺北市立美術館
類別:學報
出版日:2019/05/31
ISSN:1560-4713
定價:0


 

目次
002-主編語 / 蘇瑤華

專題 諸眾.觸媒.文化實驗室:美術館與社會創新
   006-從線上到線下:一個虛實整合的觀展想像╱曾靖越

045-附錄1 出刊紀要

047-附錄2 稿約

主編語

美術館與社會創新

二十一世紀美術館面對典範移轉,營運轉向(turn)和組織服務使命的進化演變(evolution)都追求「新」的介面、模式與動能,「新」的博物館學方法論取代「舊」的博物館思維,37期現代美術學報以「觀眾轉向」(諸眾),「美術館變革」(文化實驗室)、和「美術館地方創生」(觸媒)為思緒發展動線,邀請關於美術館學科領域與管理學、社會創新服務學等擴增領域的學術研究,期盼凝視美術館的轉變歷程,並進一步提問美術館推進社會變革的企圖心和影響力。

 

在美術館求「新」的各種手法中,科技導入是最顯而易見且影響效果鮮明的作法,曾靖越「從線上到線下:一個虛實整合的觀展想像」即是針對當代社群媒體平台參與特性的一篇研究論文。以「群眾策展」以及「展場自拍」兩種參與型態,銜接線上到線下(O2O)虛實整合的議題,討論創作、策展到觀展傳統經驗運行的改變,除了開放、去中心化等有關觀眾賦權的權力論述之外,本論文進一步討論「群眾外包」並不能完全取代對傳統策展工作的需求,論文結束於美術館生產者、中介者與消費者角色的頻繁互換,是美術館面對「新」科技所引動的文化變革,應理解並凝視的關鍵點。很遺憾,本期專題提議博物館學研究領域的擴張,但回應投遞的數篇論文,僅本文通過審查,因而也引起編輯委員對於學報服務社群及定位,進行嚴肅而深刻的討論。

 

臺灣美術館的發展歷程,無論是公立的還是私人的,多是由上而下、強大治理者意志所主導,和西方美術館做為民主革命後布爾喬亞紀念碑的傳統,不盡相同。但並未因此樹立或貫徹美術館的公共性與社會關聯性,美術館是否從展示藝術作品、美術歷史文物、人物記憶庫的藝術機構,變成文化認同、公共教育學 建構的公共性機構?或者如何以美術館作為中介,面對社會與環境困難議題(wicked questions),發展、部署創意解決方案的一個對話、辯論、療癒和倡議社會正義與價值的參與式平台?期盼喚起學術社群更多關注甚至更多行動研究的啟動,跨越倡議走向實踐。

 

專題主編 蘇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