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居住的環境中,空間常以建築物或建築群的方式出現,形成都會或鄉村聚落,然而無論是都市或鄉村的聚集發展,皆取決於建築的品質與特色。空間與周遭環境,經由人、風、水以及光線賦予了生命,建築物也因人類世代居住而充滿迷人的風采。當代社會變化速度加驟、訊息數量爆增,建築聚落之興起衰敗,更是歷史斷裂的最有力見證。
攝影是對於訊息概念的一種新的辨識力,透過照片使得世界變成一串各自獨立且互不關係的微粒,每一瞬間賦予一種神祕特性,經由照片去看其中的故事,猶如同邂逅一件富有潛在力的幻想物。當代攝影探討舊建築物,往往著迷時間與空間交織紋理所產生的魅力,華麗光鮮的建築體歷經時間的洗禮逐漸變成殘破、衰敗,甚至成為無人聞問的閒置空間,創作者以攝影捕捉這些即將消逝的肖像,試圖喚起那曾經美麗永恆之靈光。
新生代的旅德藝術家劉芸怡,在留學近十年期間,透過攝影與繪畫紀了許多舊東德街道中即將被拆除與再造的建築,並且於伊斯坦堡駐村期間拍攝了市中心隨處可的殘街破巷。劉芸怡回到台灣,延續著對於舊建築物的感動,以攝影的熱情拍攝金門、三峽老街等地的古建築,重新找尋屬於某些故鄉特有的美感,以及蘊含豐沛的生命價值。
本展「城市幽靈-劉芸怡個展」精選展出計有35件攝影作品,包括拍攝德國柏林、斯坦堡以及金門、台灣的歷史建物。這次展出的衰敗廢棄建築肖像,事實上都經過無數次對「原型」(老建築)的截取、剪裁、再拼貼,藉由數位攝影得以拼貼再造的特性。劉芸怡透過不同角度的拍攝與全景的佈局,將這些老建築呈現一種「客觀」的展現。仔細地觀察這些看似「客觀的」以及各種視角的建築肖像後,我們或可以感受到藝術家以其主觀情感投射於古建築物,她刻意安排華麗的記憶舞台,或者編造起攝影場景內的小城故事,呈現了一種傷逝頹廢且令人不安的視覺品味,然其本質卻似乎介於舊有的奢華與時尚之間。
- 台北市立美術館館長 黃海鳴 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