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現代美術│193

2019070109570643750出版:臺北市立美術館
類別:現代美術
出版日:2019/06
ISSN:1018-0220
定價:180元


 

文 │ 編輯室

  本期「展覽觀點」聚焦「安棲:謝素梅」,以其亞歐混血的源起家世和音樂學養,謝素梅的藝術融合了自然與時間、記憶與忘卻、音律與語言、閱讀與傾聽等借喻對象和主題。本館特別邀請二位學者撰寫專文:一為長時間關注謝素梅藝術發展的資深藝評學者及策展人王嘉驥,以《大自然的時間》為題,剖析近十年創作實踐上幾個新的面向和創作語境,也關照其與過去作品的連結和思路;一為香港策展人及作家楊陽,以極富韻律感的文字絮說觀看謝素梅作品中,關於聆聽與節奏的藝術視界。此篇中譯原以英文發表於本展的開幕座談「謝素梅:整個宇宙」。
  配合來自里昂國立音樂創作中心的「聲動:光與音的詩」,展覽回應今日行動世界的變幻莫測,藝術家嘗試啟用跨平台、實驗性的影音裝置,推動聲響與影像結合於變幻不停的展覽空間。本期專題邀請國內三位學者為文評介,包括台灣八○年代即以新媒體創作的藝術家盧明德於觀展後,與館員簡正怡所做的深度對談評文;學者邱誌勇以聲音、影像、運動,聲音的視覺姿態,場域性、身體感與多重感知等方向為文;作曲家及策展人林芳宜就策展人與其團隊針對聲響藝術領域所提出的龐大論述與知識系統,藝術家及作品如何回應的虛實面貌提出批評與見解。
  本屆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由鄭淑麗代表,與本館共同邀請熟悉藝術家創作脈絡並有合作經驗的西班牙哲學家保羅.普雷西亞多(Paul B. Preciado)擔任策展人。展覽以「3x3x6」為題,為鄭淑麗的創作計畫提供了一條明晰的閱讀路徑,並以新的語法延伸討論。「特別企劃」由高子衿與策展人以「虛擬不服從」為題訪談對話,也詳述預展期間由保羅策劃的公共活動「電子規訓之失能:性別與性異議者討論會」之現場紀錄。
  「 文獻研究室」邀請曾受日本傳統工房訓練、先後派駐京都國立博物館及任職東京國立博物館十多年,現任教雲科大的書畫修復師林煥盛,在北美館豐富的書畫作品修復經歷與深刻觀察,對於過往美術品的修復歷程提出思考與建言。而這些修復案例以館史檔案的角度出發,作者也試著將美術品修復有形與無形的價值連結至台灣裝裱史發展的議題。
  「 藝術家特寫」單元邀請陳慧嶠為「書中美術館」創作紙上作品──《球體》,包括單色版畫、橘/白色乒乓球、以及藝術家手寫800 份版次的盒框。善於運用幾何抽象的表現手法與現成物並置,創作語彙與文學作品有所連結的陳慧嶠,色彩承襲單色繪畫,空間裝置材質多元,近30 年來共發表九次個展,累積了豐富資歷,過往也以「伊通公園」企劃總監角色為藝術界熟悉。近二年來,陳慧嶠更專注於藝術創作也開啟了種植的田園生活。此次邀請林怡秀共同訪談,讀者除了能收藏獨一無二的紙上原作外,對於藝術家的作品脈絡、思想理路、以及創作生涯也能另有所獲。

展覽觀點 安棲
006 大自然的時間──北美館「謝素梅:安棲」展觀後感/王嘉驥
022 感知卻忘──謝素梅作品裡的聆聽與節奏楊陽

專題 聲動
033 科技的詩意──從聲動談起盧明德
043 憑影像寫詩.藉聲音造藝──「聲動:光與音的詩」中詩意律動邱誌勇
054 論述與作品之間的虛實過招──評「聲動:光與音的詩」林芳宜

特別企劃 威尼斯.台灣館高子衿
063 虛擬不服從──2019 威尼斯雙年展台灣館策展人 保羅.普雷西亞多訪談
072 歷史的異議解讀與批判性擴散──「電子規訓之失能/性別與性異議者討論會」紀實

文獻研究室 修復師之眼
080 我在北美館修文物──科學檢測之外,當美術品修復成為館史檔案林煥盛

藝術家特寫 陳慧嶠
094 書中美術館:球體陳慧嶠
096 陳慧嶠訪談林怡秀、雷逸婷

118 美術館短波